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 > 正文

治理网暴不能一禁了之 关键在于明确定义 热推荐

来源 : 人民论坛网    时间:2023-06-26 16:02:42

近来一系列引爆舆情的社会事件中,网络语言暴力都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,让人不禁愕然于话语的巨大破坏力。其实,从语用学的角度看,这不足为奇。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说话就是做事,话语不仅有语义而且有语力。比如“我保证明天还钱”,不仅表达了一个陈述性命题,而且完成了一个“许诺”的行为,使自己承担起了“明天还钱”的责任。负面话语具有破坏性的语力,谩骂、侮辱、诽谤这些言语行为都能对人心造成直接的伤害。所以,语言暴力久已有之,网络媒介只不过因为传播的匿名性、快速性而放大了语言暴力的规模和力量。网暴根本的问题在于人,是人使用语言的方式,而不是网络,就像不能把战争的罪恶推卸到先进的武器上一样。

今年6月9日,最高法、最高检、公安部起草了《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,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随着该文件的发布,网暴已经不是行不行的问题,而是“刑不刑”的问题了。但是即使在法律强势介入之后,网络语言暴力的治理还是存在很多难题,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定义界定,除去明显的诽谤、侮辱、侵犯隐私、寻衅滋事这些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认定的网暴行为,网络上司空见惯的阴阳怪气、冷嘲热讽、恶意吐槽算不算网暴,还是存在很多争议。


(资料图片)

有人认为应该从发话者的主观恶意去界定网暴,这个观点不值一驳,如果这样的话,所有人都可以用“我只是在开玩笑”来进行无罪辩护。有人反其道而行之,认为应该从受话者的内心感受去界定,但是每个人对一句话的主观感受以及接受程度不同,我们无法在感受层面设置统一的标准。

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,一个言语行为实现语力依靠的是约定俗成的社会性语言规则,只要发话者按照规则说话,相应的语力就能实现,而不必关心发话者的意图和受话者的感受。所以,一个人满口污言秽语,主张自己的意图只是发泄情绪不算网暴,这自然是无效的辩护;而把别人合理的质疑与批评都理解为网暴,也是同样不足取的。网暴的定义应该基于社会共识,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存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头脑里,所有言语行为的力量都来自社会规约。

然而,和一般言语行为相比,网络语言暴力的社会规约显然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。从大众心理来看,“网络语言暴力”无非包含以下定义要素:第一,涉及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;第二,语言形式使用负面表达;第三,聚集大量冲击性语言。

这种界定对典型的网暴行为已经够用了,但存在很多疑难杂症。一方面,所谓符合事实很难界定。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,真相是通过展示过程的方式一步一步揭露出来的。一开始是事实,后来反转了;这个媒体说这个事实,那个媒体说那个事实。很多情况下,我们看到的是局部事实,而非看到全部真相。另一方面,负面表达发展成为语言暴力的标准也不清楚。说别人“不太聪明的样子”是不是语言暴力?“没脑子”呢?“脑袋被门夹过”呢?到底逾越了哪个界限才算得上语言暴力?此外,有些语言在平时看起来是刺眼但可接受的,但如果这些语言在短时间内聚集出现,很容易形成网暴,带动旁观者共同网暴。

更麻烦的是我们对于“网络语言暴力”还没有形成具有社会一致性的共识。男性和女性,年长者和年轻人,开放者和保守者……每个人群都有自己不同的评判标准。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网暴的定义不能明确,关于网暴的争论就永远浮于表面,永远无法休止。

因此,解决网暴治理难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的定义。我们倡议新闻媒体借助一些热点事件引导社会讨论,厘清网暴的具体表现,宣传网暴的巨大危害,提醒网暴者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。言语行为的规则和其他社会规则一样都是要学习的,很多人并不知道某些话语就是网络语言暴力,会对别人造成巨大伤害,他们需要及时而准确的科普。网络平台可以设置专门的讨论区,发布禁言和禁号的信息,同时给出相对明确的理由,把负面案例广而告之。在社会广泛讨论形成一定共识之后,法律部门和监管部门约请专家论证,及时总结讨论成果,精确定义典型场景中的典型网暴,给出明确的识别办法和处理意见。

在公开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关于网暴的社会共识后,就可以拆分各个治理主体的防范责任,多方协力共同应对网暴难题。

对于网络平台来说,结合网暴的定义,尽早识别风险内容,智能识别和人工干预携手拦截具有典型特征的网暴行为。以抖音平台为例,公开数据显示仅在2022年1月至6月,日均主动拦截82%的侮辱谩骂等不当评论,拦截不当信息9218万条,这就把大多数网暴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,筑起了阻止网暴蔓延的第一道防火墙。

个别媒体的失范行为可能对网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。对于媒体来说,在涉嫌网暴的社会事件爆发以后,不要急于用“网暴”去贴标签,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和支离破碎的情节来煽动大众情绪博取关注流量,而是应该深入调查,尽量还原事实真相。很多悲剧的诞生,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诱发,只有摆事实讲道理,才能拆解网暴的危害,追根溯源,亡羊补牢。

对于网民来说,面对新闻事件,不要急于站队,让子弹飞一会儿,以免自己一不小心成了集体之恶的帮凶。同时网民要主动学习和利用各大网站提供的网暴防治工具(如抖音平台的“一键防网暴”功能和抖音小安的智能提醒)主动举报,参与网暴预防与治理。

治理网暴的责任不能仅依靠网络平台,采取的对策也不能一禁了之。大禹治水,弃堵用疏,因势利导,终获成功。今天治理网络语言暴力,也应如此。(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徐默凡)

X 关闭

精心推荐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南建筑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  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